除了罗汉、金童玉女和花鸟鱼虫,核雕还能刻成什么样?在苏州高新区苏南民间工艺学院学生们的刻刀下,核雕还能刻出“机器猫”和“龟仙人”。
苏南民间工艺学院,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与东渚镇政府校地共建的产物,民间工艺大师直接参与职业教育、以“现代学徒制”模式培养民间工艺传承人的试点。
传统民间工艺需要怎样的传承人,又该如何培养?职业教育怎样才能“接地气”?“现代学徒制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模式?带着这些问题,日前记者走进苏南民间工艺学院。
大师成院长,学生变学徒
2014年8月25日,国家教育部出台《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》,要求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机构“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,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”,同年10月16日,苏南民间工艺学院成立,学院的学生们以传统的“拜师礼”,拜当地的民间工艺大师们为师,成为“现代学徒”,而大师们则成为学院的兼职教授。
 作为一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科目的民办职业高校,高博软件学院为何要成立民间工艺学院?高博软件学院副院长杨向群告诉记者,学院所在地高新区东渚镇,是苏州著名的民间工艺之乡,拥有玉雕、核雕、缂丝、刺绣等传统工艺的大批从业者,因此,建立民间工艺学院有着深厚的土壤;而这些传统工艺同时也面临着传承创新、产业升级的难题;同时,学院也顺应教育部的要求,探索“接地气”的职业教育模式。
 目前,苏南民间工艺学院设有玉雕、核雕、服饰刺绣等专业,苏绣艺术大师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沈德龙特聘为该学院院长;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、高级工艺美术师俞艇,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吴建东,玉雕大师、高级工艺美术师朱金忠等特聘为该学院副院长。
“机器猫”颠覆传统核雕
出生于核雕世家的周蒙怡是核雕班的老师,她的母亲吴洪英是“须派核雕”核雕创始人须培笙的嫡传弟子。
22岁的周蒙怡从小跟母亲学核雕,见惯了罗汉、铜钱、金童玉女、花鸟鱼虫等传统题材。“这些传统题材已经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,说实在的,如果不是做核雕的,我自己都不会喜欢。”周蒙怡说,她一直在尝试题材创新。
成为核雕班的老师后,周蒙怡惊喜地发现,和她同龄的学生们有着和自己同样的想法,他们在橄榄核上刻出了机器猫、龟仙人等卡通形象。 
来自扬州的女生王宇,是个机器猫发烧友,她曾经刻了一个系列总共8个表情各异的机器猫;来自台州的裴宇静,打算雕一串玉兰花送给母亲,她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,用橄榄核刻一幅立体地图。 
除了题材创新,学生们还尝试材料跨界,制作核、玉、金结合的工艺品。周蒙怡认为,学生们的创新作品如果上市销售,肯定能引起年轻消费者们的兴趣。
“互联网+”的现代手艺人
“我们培养的目标,绝非是单纯的工匠,而是会设计、会制作、会销售的现代手艺人。”高博软件学院副院长杨向群介绍,按照这个目标,民间工艺学院的学生们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同时,还要学美术、设计、互联网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。
“招生即招工、入校即入厂,我们的学生毕业后,工作基本不用发愁,最起码可以进入大师们的工作室打工。”杨向群说,职业教育“接地气”,就是要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是受市场欢迎的,说白了,就是学生毕业就能找到工作。
杨向群表示,高博学院正努力探索软件工程、网络工程、金融营销等专业技术、人才资源的优势,与民间工艺相结合,探索“互联网+”的民间工艺生存模式。
来源:姑苏晚报